听说有人准备去读书永之胜,考官讥笑地问:“您这年纪多大了?是您要去上学吗?”
老太太毫不犹豫地回答:“是的,今年48岁。”
考官听后不禁笑了起来,说:“您这年龄,正该是抱孙子的时候了,怎么还来读书?”
老太太见状,没有与他争辩,而是直接将一纸诉状递交给了当地县衙,准备通过法律手段为自己争取权利。
展开剩余84%在县衙的公堂上,老太太言辞铿锵,义正言辞地说道:“学习不该分性别,任何有志之人,都不应被年龄所限。封建礼教压迫妇女已经有几千年了,难道妇女就没有读书的权利吗?”
县官听后,心生敬佩,对老太太的精神深感钦佩,并在诉状上写下了“奇志可嘉”四个字,决定破格录取她。
这位老太太名叫葛健豪,她的坚韧与智慧最终使她进入了学校,并成为了许多人敬仰的女性。她不仅自己进入学堂,还带着子孙三代一同前往。葛健豪用她的一生,打破了对女性的偏见,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创造了一个属于她的传奇。
葛健豪原名葛兰英,生于1865年,家境富裕,父亲是曾国藩湘军的按察使。她从小聪明机灵,深得父亲宠爱。她像个小男孩一样,爬树、打架、捉虫子,什么都敢做。然而,命运对她并不温柔,当她三岁时,父亲因公去世永之胜,家里从此陷入困境。失去了父亲的庇护,她不得不与母亲、祖母和哥哥相依为命。渐渐地,她感受到自己和哥哥待遇的不同。无论哥哥犯了什么错,受罚的总是她,祖母总认为是她带坏了哥哥。而母亲常常告诫她,“女孩子要有女孩子的样子。”但她并不理解,难道做一个安分守己的女人就是女孩子的唯一选择吗?她的心里始终存着一个疑问:为什么女人就不能像男人一样追求自己的梦想?这个疑问让她下定决心,一生都不愿意做那个“逆来顺受”的女人。
在与家庭成员的权利争夺中,葛健豪曾经成功一次。当她看到哥哥能去上学,她也向家人提出要去读书的请求。可是,这个提议立即遭到祖母的反对。在那个封建社会,女孩想要上学几乎是不可能的事。更何况,镇上家家户户的女孩都在闺阁中待着,像她这样走出家门,岂不是成了村里的笑柄?母亲当然也不同意她去读书。面对这样的困境,葛健豪并没有放弃。她打听到曾家姑娘们也去上学,便利用父亲的牌位在前哭诉:“父亲,您看母亲不让我上学,祖母也反对我读书。”她决心要跪到母亲和祖母同意为止,最后终于得以与哥哥一同入学。她的坚持,让她成为了家里第一个敢于突破性别枷锁、为自己的未来争取机会的人。
然而,葛健豪的传奇并未就此结束。当她16岁时,父母安排她嫁给蔡蓉峰,这是父亲生前就定下的婚约。尽管没有选择的余地,她依然毅然踏上了这段婚姻旅程。蔡蓉峰出身富裕,家里经营着“永丰辣酱”店,生活条件不错。刚进入蔡家时,她默默奉养公婆,精打细算,得到了丈夫的认可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丈夫暴露了懒惰与无所作为的一面,他缺乏上进心、好吃懒做。一次,年迈的公公顶着烈日去收租,她看在眼里,心疼不已。于是,她劝丈夫承担起作为家中长子的责任,让父母少操心,但蔡蓉峰却冷冷回应:“男人的事,不用你管!”
这番话让葛健豪心生寒意,她终于意识到这个男人并不可靠。于是,她开始将时间投入到学习上,空闲时便躲进阁楼阅读书籍。然而,作为人妻,她的责任还在,丈夫期望她多生儿子,而她自己也渴望成为母亲。结婚十年,她为蔡家生了四个孩子,可丈夫依然要求再生。面对丈夫的无理要求,她毅然带着孩子回到了娘家。
在娘家,她结识了秋瑾,两人志同道合,讨论着人生和理想,这次交流让她的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。正当她开始重新审视生活时,一场巨变悄然到来。
由于家庭经济困难,蔡蓉峰带着全家人去了上海谋生,葛健豪也随行。几年的生活没有好转,丈夫不仅染上了鸦片,还包养了情妇。终于,葛健豪忍无可忍,写下休书,痛斥丈夫的劣迹,带着年仅4岁的蔡和森回到了娘家。
在娘家,她带着孩子继续读书,几年来,连私塾先生都对她刮目相看。尽管处境艰难,她依然不断努力为自己和孩子们谋取更好的未来。随着蔡蓉峰的恶行暴露,她终于下定决心,改变自己的命运。
在这段经历中,葛健豪的坚韧不拔、不屈不挠成就了她不凡的人生,她的故事激励了许多人。她不仅为孩子们争取了教育机会,还为自己打开了新的人生篇章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益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